挥毫泼墨凌云志 至真之情醉湖西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日期:2016年09月06日 浏览次数:
 
 
 

谢培哲,字枕石,笔名陵淼。一九五四年十二月出生。北京大学国学院书法艺术顾问,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画艺术研究会副会长,东方艺术研究院名誉院长,河南省炎黄书画院常务副院长。曾任解放军某部政委,上校军衔。

初见谢老师,和想象中的略有不同,虽然没有身着军装,但一身休闲服更显自然潇洒,年近花甲之年的谢老师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年轻许多,或许艺术真的可以使人的生命焕发更多光彩。言谈中,透露着一股严肃认真,诚意厚道;眉宇间,感觉一种怡情豪放,稳重博爱;在各式各样影壁的满室墨香中,谢老师兴致盎然地和我们聊起了他这些年的书法艺术之路。在亲切融洽的氛围中,笔者深深的感悟到他的从艺之真,为人之城!

“书法之爱——源自于童年” 心中江山无限 笔下锦绣万千

提起与书法的结缘,谢老师笑说自己出身世家,5岁半开始习字,父母要求严格,每天要求自己写10个字,在持续坚持的练习中,字写得越来越好,对书法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因坚持而热爱,渐渐地书法成为谢老师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谢老师说,从写好字到作为一门艺术去追求,还是在进入部队以后。说起当年在南京部队的那些经历,谢老师至今仍心怀感念:部队的训练不仅锻炼了他的身体素质,更让他的书法在艺术之路上越走越远。

1982年,谢老师通过考试加入了江苏省书协。谢老师说从此他与艺术界、书法界的联系越来越多。南京是一座文化城市,经常有外来书法代表团过去参观、交流。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有次日本一个120人的代表团去交流学习,这其中有三分之一的是日本主妇,就是这40位日本主妇,她们书写的草书是非常精美,这让谢老师感慨颇深,也更坚定了学习书法的信念,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把我们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学好,传承发扬下去。从此,他给自己定了计划:白天上班,晚上去夜校学习,利用午休的时间去看展览,谢老师半开玩笑的说当时为了学习书法骑坏了两辆半自行车。

功夫不负有心人,谢老师的书法艺术越来越精湛,深受业内人士和百姓的认可和重视,谢老师也渐渐成为了书法界的领军人物。

不张扬 自锋芒---健笔书场任纵横,驰骋墨海字里间

谢老师相继从师于启功、罗化千、林散之等,汲诸家之长,融会贯通,逐渐形成了跌宕峻逸、豪放洒脱的书风,自成一格。

1990年5月,中国书法家协会在北京革命军事博物馆主办了“谢培哲书法艺术展”,展出作品一百三十幅,央视《新闻联播》等驻京三十多家新闻媒体专题报导书展盛况。同年七月,谢老师特邀参加北京电影制片厂大型军旅文化片《长城颂》拍摄并题写片名,同年九月应邀为十一届亚运会书画大奖赛评委,五幅作品被亚运会组委会收藏。

2005年应邀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并现场表演榜书,同年书写的“红太阳永不落”作为国礼赠与朝鲜人民的领袖金正日同志。2008年奥运会期间作为中西两种文化交流中心副主任,其书法作品被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先生收藏。

谢老师在书法创作之余,积极致力于书法艺术研究,曾应邀赴日本进行《中国书法艺术》专题讲学,于全国三十多个城市举办笔会及讲学,发表书法作品及研究论文二百余幅(篇)并出版有《谢培哲书法》、《谢培哲书法艺术》。其传略被收入《中国名人录》、《中国书法家大辞典》、《山东年鉴》等三十余部典籍。


 

谢老师在书法上所取得的成就远远不止这些,但对于这些成就,谢老师却谦虚地说:“艺术的成长离不开自己的努力,更离不开老师的指教和同行们的互相学习”。他每次外出永远怀着一颗学习之心,所以他在书法艺术的道路走的更远!他认为:书法艺术博大精深,不仅仅是一个技巧问题,一幅好的书法作品,应是作者心灵和情感的反映和寄托。一个好的书法家,不仅是对传统文化有着深入透澈的研究,而且还需有广泛的人生阅历,执着的热爱书法,才能把大自然的生气、雄气、霸气和灵气写出来。才能让黑色的枯燥的线条灵动起来,把字写出神韵来。”

 

“博众家之长,创自有风格”

在采访的过程中,谢老师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博众家之长,也就是学习别人的精髓,走自己的路”。

谢老师说他曾经临摹过王羲之、王献之、王铎等大家书帖,传统不是"藩篱"而是"支点",欲找到这个"支点",必须真正地深入传统,对古人作字要悉心体会,不断汲取其精髓,一步步理解古人的用笔之妙、结体之功和章法布局之神韵,久而久之便会自然形成自己书法中的筋骨、血肉与精神气质,从而可以更好地进行书写创作。说到这儿,谢老师提到了书法的继承和创新,继承是首要的,必需的,但创新是发展的,必然的。没有继承就谈不上创新;没有创新使继承变成复制。在报章上看到郭建中老师这么评价谢老师:“对于书法艺术,谢培哲表现出了非同寻常的认真、执着。依据自己的性情,他的作品更多的是心象和智趣的自然流露。这种态度贯穿在他的书法艺术创作的整个过程。在对传统的取舍中强烈地彰显著现代书法的生命意识。”

  经过多年的书法研习,谢老师的书作,既汇传统之法度,又追求现代之书风,在传统书法艺术传承的基础上形成了脱矩出俗,豪放洒脱的创新风格,体现出了自己独到的书法技巧,个人风格是在实践中自然形成而不是刻意追求得来的。只有严守法度而又不滞于物,才能达到心手相应,登峰造极之境界。功夫在书外,谢老师说他去大学讲课,从不讲书本上的知识,他会把自己“修炼”出来的技巧和同学们进行分享,比如书写要用什么样的纸、多少墨,书写时一边用水,一边用墨,这样书写出的作品才能更有层次感。谢老师善以长锋,书写时五指齐力,全身力到,运笔迅速,龙蛇飞动,气势磅礴,此类作品得到很多著名书法家和社会各界的赞扬!

“传承文化精髓,独树翰墨一帜”

我国文化博大精深,而书法作为独具我国特色的一门艺术,是我国文化的标志象征,是艺术瑰宝。世界著名画家毕加索说:“中国书法是艺术中的艺术!”著名书法家沈尹默说:“全世界公认中国书法是最高艺术,就是因为它:无色而有图画的灿烂,无声而有音乐的和谐;不是诗,却有诗的意境;不是舞蹈,却又舞蹈的节奏......”。而它不仅仅是一门艺术,还是一种文化,一种哲学,自古以来国人就喜爱磨墨挥毫,在书法艺术中陶冶情操,历练自己。书法是一个民族的标志,传承五千年文化的精髓。

就像谢老师所说,书法不是单纯的写字,字里行间还展现出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所以要想写好字必须要丰富大脑。在谢老师家中,我们看到影壁上一幅气势夺人的狂草书法,那奔放豪迈的气韵一如它所承载的内容:“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谢老师说这160多字的《将进酒》不足10分钟,一气呵成。酒多心醉无畏惧,情义豪爽至灵魂。

采访中,谢老师将我们领进他的书房,宽大的书案摆放在中间,他整理好笔墨纸砚,用不同的字体写出了“书道千秋”、“龙马精神”、“琴舞长风”这12个大字。这也正是书法与中国文化的密不可分,许多书法作品都是以名人诗句为内容和主题的,谢老师所写的更多,从他的《谢培哲书法》中就可以看出,有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刘禹锡的《秋词》、杜牧的《山行》、韩愈的《晚春》等等。在展现书法魅力的同时,也看出了他的艺术修养和文学气息。

 

“职业军人”与“书家墨客”齐道 “美学涵养”和“道德教化” 并身

书者,抒也!在谢老师书法艺术中有一种强烈的,经久不息的情绪和用心书写的生命意识!

  谢老师非常注重书写时的入情入境,他在《书者,抒也——浅谈书法创作与激情》中写道:“书法创作是以情感主运笔墨,犹以激情为其活的灵魂。所谓激情指情绪的不平,不平则鸣,情燃如炽,欲罢不能,一吐为快。书法是我心灵的国度,精神的家园。字有生命、灵魂与情感,喜真、修善,应地、顺天。挥毫惊风雨,落纸满云烟。发自笔端的呐喊,展示着生命尊严!人的生命有限,生死呼吸间;书法魅力无边,尽随时空漫延。淡利惜时,旷达念善。以书法为骐骥,奔腾激越生命的极限;放纵灵魂飞翔,实现人格信仰的登攀! 故触物类情而发于不自觉时,更能创作出生动、新奇、美妙的作品,至上之佳作亦必系于此,笔虽简而意工,貌或丑而情炽,其感人程度往往取决于作品所蕴涵的情感深度。”、“在‘忘情’状态下无意识的创作与表现手法可使作品达到无比动人的艺术效果,此时书者非在作书,是在自由述说心中悲愤,非为创作,实在自然倾吐胸怀中真情!”

谢老师喜欢在轻松的状态下去创作,一壶茶,一支烟,一个老友相伴,突发书写兴趣,铺纸,拿笔,飞走龙蛇,一气呵成,落款,钤印,这是理想之作。谢老师说如果有人前来索要,刻意书写,却往往“不期拙而自拙也”,所以谢老师说书写要讲求融情入书,激情挥洒。

谢老师喜欢读书,丰富自己的思想;喜欢外出写生,参加社会活动,游历祖国的大好河山,把自身融于社会,在社会与生活里体味人生、感悟自然。他说外出可以开拓自己的视野,作为一个社会人,去从一件件事情中透视生活百态,体味人间冷暖,思想上要有一波三折的起伏,这样才能创作出至上佳作,因为书法艺术可以寄托作者的喜怒哀乐,抒发作者的情怀意趣。谢老师的一句“我们不能只慕‘西装”而忘了“汉服”,现代城市即需要时尚的繁华,更呼唤文化的厚重。书法通兵法,文武一道行。让我们感悟到他的 十年寂寞任磨洗,一纸惊人书翰香的由来。

“书者 抒也!当然这一切都应建立在长期的艺术积累的基础之上。”谢老师说。

磨砺使豪锋吐艳 意悟教苦心升华

谢老师说前来索要作品的人很多,写了很多作品都送了出去,自己真正留下的很少,这也就说明谢老师不仅书品动人,人品也感人。

  书法家从心灵深处发出的善意,是一种巨大的能量,可以极大地提升作品的品质与价值。字如其人,品评书法,当以人心为上,工、技次之。心不正,其字必邪,品位亦魔。通过作品进而察其言,再观其行,人与书即可互证。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赏者品位 。他爱好交友,他的友人中有军政名人、书画同好、商界名人,亦有生活在底层的普通老百姓,对于这不同阶层的人,他一视同仁,只要有感而发,就一挥而就,赠与他们。所以他的朋友遍布祖国各地,时常过来看望他。在采访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他曾为一位中医手针疗法的师傅写了一副对联赠与他,也曾为一位木匠师傅写过中堂……

 

  这种事情在谢老师看来是微不足道的,但我们可以从中读到谢老师做人的风格。

谢老师对家乡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虽然已“归园田居”,但心系家乡建设和发展。不管身在何处,都向别人描绘美丽且充满魅力的单县,并邀请他们前来做客,他利用自己的声望与人脉为县域经济的发展屡见功绩!

 

在此,我想用一篇写谢老师的文章《至真的舞者》中的话作为结尾:先生作书,运笔独特,常执笔顶端,悬腕运肘,全身劲力,皆在指尖,曾于行笔时断杆抛笔。观先生作书,让我突然有悟,他不是书者,是舞者,是灵魂的舞者,生命的舞者!

再观先生的字,拙朴中透着大气,天真中彰显凝重,随意洒脱中更见敦厚诚实,如其人也。作书先做人,人的风骨和血肉全在字里。“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艺术源于生活,书者至情至性,用心感悟自然——生命,将所悟熔铸笔端,让先生书法张扬自然之气,灵魂之姿,生命之趣!一幅字虽可一眼观尽,但要透悟神韵雅境,或将穷极一生,这也许就是书法艺术的魅力所在吧……!

 



上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