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孟良字翼良,号汝南,别号圆梦轩主人,1968年生,湖南醴陵人;中国国家画院曾来德艺术工作室画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霍春阳传统绘画与研究工作室画家、霍春阳传统艺术研究会首届研究员、霍春阳老师入室弟子、湖南省美协会员、湖南省陶瓷工艺大师。
这是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画家,他会让每一个初次认识他的人留下深深的印象。这种印象来自于他的奇特经历,以及奇特经历背后的艺术执着。
身份之奇
大多数的艺术家之所以能成其为艺术家,大抵有两条成长路径:一是家学渊源,从小就在父母的熏陶下成长;一是长期泡在艺术院校中耳濡目染。两条路都好像人们认为的通往艺术界的必然条件。但周孟良不是。这就是他的奇特之一。
生活让他有过许多角色。他从小敏而好学,所临摹之画誉传乡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为了书画,92年5月在上海发展,因为那里有一位器重他的学识渊博的画家朱季禾老师;他一方面忙于生计,一方面向老师学习花鸟绘画。6年后他毅然到了北京,他觉得那里的人文环境更适合他留下,由于他的勤奋和不懈的努力,他无论在书画或是在生意上都卓有成就,他尤其对书画艺术的痴迷,形成了一个奇怪的习惯,就是到哪都有一个画画的空间,二十年里所居住的二十八个住所中,都有着一个宽大的画台,成捆成捆的书籍。其它条件可以不讲,“只要有间画室和书相伴就行”!即使是在北京业务极度繁忙之时,他仍把自己的画室弄得生气十足,可谓是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很多与他有过业务往来的人都说他有些“不务正业”,因为他似乎更喜欢坐在自己的画室里,而对工程业务反有些“不以为然”。
是他与生俱来的性格带给了他彬彬的文质气象,生活中无论他遇到多大的困难,他依然执着的朝着书画发展,他真是块搞艺术的好材料。后来他干脆把生意都晾在一边。老板不当了,先后考入国家画院和清华美院读研深造!果然数年之后,执着追求理想的他竟成为有着丰富阅历和内涵杰出的画家,一位热爱生活的画坛奇人!
学画之奇
醴籍前辈画家刘正凡是周孟良最早的恩师。十七岁时,他非常勤勉地跟着刘正凡老师学习绘画。刘老师对他厚爱有加,从画西画素描到水粉、水彩,从练习毛笔书法到芥子园画谱的中国国画,从楚辞到近体诗,还要求学习篆刻、精读《唐诗三百首》《古文观止》和《说文解字》。既系统又洗练的悉心传授,在周孟良的心里既种下了艺术之花,又结下了亲于父子的感情。1998年,恩师刘正凡一次就要画一百幅画送给他,更视他为亲生儿女,这是怎样的一种慈爱!!如今周孟良只要谈到这事就会无限感慨和深深怀念!唯有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才能回报这位亲人,告慰他生前对自己的恩泽、器重和深深的期许。
1992年旅居上海之时,周孟良结识并求教于花鸟名家吕风子的门徒朱季禾先生。朱先生是位饱学之士,诗词、音律、书法、画画样样精绝,他很欣赏这个好学的后生,要求很严格,每星期都要检查他的书法和国画作业,前后达六年之久。
数十年前,他和湘籍名家王憨山、易图境、欧阳笃材、澍群、姜今、陈白一、李立等结下深厚的师生情谊。在与老先生们的交往中,老先生们的谆谆教诲,不同的艺术观点和共同的人格魅力,深深影响了他的心灵。这些老画家的关心和鼓励,让他日新月异、精进非凡,他说是上苍对他的庇护,我看是他对艺术的虔诚,感动了维拉斯!更让他觉得没理由不成长。
醴籍北师大著名学者、书法家胡云复教授也对他垂爱有加。如今周孟良在北京家中的展厅除书画之外,陈列着数十件胡云复恩师给他珍贵赠品,其中包括各种生活赠品。由此可见胡云复先生对画家的人格及画格的认同。
2007年,周孟良到国家画院深造。在此期间,他深得著名书画家曾来德、刘牧、黄格胜、龙瑞、范杨等人喜欢。周孟良对艺术的执着和他的高尚品德,使得这些艺术大师们更多的是把他当朋友,留下了很多鲜为人知的共勉佳话。
2009年,在清华美院读研期间,当代逸品画家霍春阳对他更是青睐有加,万分抬爱,最后到了无话不说的程度。面对这样一位旷代高人的关爱,周孟良终于向他执传统弟子之礼,做了霍春阳先生少有的入室门生。
就这样,周孟良几乎走遍了大江南北求学拜师、访友,其乐无极,其艺术造诣也日甚一日。
造诣之奇
周孟良虽长年深居北京,但对家乡格外眷顾,家乡的故事就是他的衣食,一刻也没有离开过。他总会默默的注视着这块天空,关心着这里发生的七彩美丽故事,其间的人文风物,生龙活虎的勤勉事迹,翻天覆地的繁华景象,不时感动着他,吸引着他投怀送抱。尤其在早年,他加入到了向家乡人学习的队伍中来,涉足陶瓷艺术创作。这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他一如从前学国画一样,转益多师,与林家湖、易炳萱、邓景渊,邓文科等大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现在,以他对中国传统国画的理解,将笔情墨趣的发挥融入到对家乡五彩陶瓷的绘画中来,形成了他意写陶瓷的新的创作境界。
唐代草圣怀素说:“志在新奇无定则。”在画家的心里,真正的艺术就要有自己的艺术语言。长期不懈的笔墨耕耘中,周孟良尤其喜爱画梅、兰、竹、菊。题材虽是传统的题材,艺术手法却极有新的创意。他笔下的舞动极具韵味,技法娴熟高妙,一笔一画大胆落墨,既显现清雅又不失劲健,虑及骨力又不失张扬,从豪放中发、自然中化,恰似不显山露水,却平和通融,似曾相识,亦步亦趋娓娓道来,实属难能可贵。早在各地传颂,奉为佳话。
画家笔耕不辍,勤于创作,精品力作层出不穷,出版有《周孟良画集》、《周孟良中国画作品选》、《周孟良花鸟画集》。《佳色》、《与和气游》、《惠风和畅》、《本性耐寒》、《秋韵》、《香自苦寒来》、《乘窗掠影》、《清溪入潭造洞天》、《千里云峰入画图》、《山光物态弄春晖》、《葫芦瓜熟了》等作品,受到业内人士的好评。《中华英才》、《艺术家》、《中华精英大典》、《国家画院教学文献》、《清华美院教学文献》等专业书刊都刊载了其人其作。
周孟良的作品还被国内众多场馆竞相收藏。中盟博览会书画馆、中南海钓鱼台国宾馆、中国美术馆、国家画院美术馆、清华大学美术馆、荣宝斋、中国简牍博物馆、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中国军事博物馆、内蒙天行健美术馆、乌兰察布博物馆、桂林画院、甘肃画院、山东聊城画院,以及上海、天津等地展馆,均可见到周孟良的佳作,各大媒体及网络均有报导。
现在的周孟良已经是造诣不凡的艺术家了。2011年,他评为湖南省陶瓷工艺大师。很多人,都称他为大师。对此,他不以为然。在与人的交往中他常说,“我并不喜欢别人称我为大师,我最爱朋友们叫我画家。因为我面对的是白白净净的一个画面,画的又是中国画,所以我有理由表现中国画的各种元素,传达中国画的语言特征。我的画应该是书写性的和炽烈的感情化的,是用有生命活力的形式展现,形成我的剧本。”
因此,我们祝愿也深信不疑在画坛这棵奇葩更加璀璨!更加鲜艳夺目!
2011年腊月于醴陵谨识
|